東芝2550彩電紅/綠指示燈交替閃爍故障的檢修
一臺東芝2550彩電開機后無光無聲,繼電器吸合后又釋放,電源指示燈每隔05s閃爍一次。
由于該機是較先進的I2C總線彩電,應具有多種自檢功能,故估計開機后電源指示燈每隔05s閃爍一次是在顯示某種自檢信息。經查資料得知,該機電源次級保護電路動作或誤動作時,保護信號將送入微處理器QA01(M37222M6)7腳,作為QA01進行故障自檢的依據。QA01收到該信號后,其8腳便輸出開/關信號驅動紅/綠燈以05s為間隔而交替閃爍。至此斷定此故障是電源次級保護電路動作或誤動作所致。
該機開關電源次級保護電路的核心,是保護模塊Z801(HIC1016)內Q6、Q7組成的等效可控硅電路,有關電路如附圖所示。該電路處于守候狀態時,Q6基極無觸發高電平,Q5~Q7均截止,對待機控制電路無影響,QA01按其自有規律進行控制。當電路發生故障而引起某路保護電路動作時,保護電路輸出的控制電流注入Q6基極,使Q6導通,Q7、Q5隨之導通。Q7導通后,其集電極給Q6基極提供偏置電流,Q6集電極又給Q7基極提供偏置電流,從而形成穩定的導通狀態。即保護電路動作導致Q6基極的控制電流消失后,Q5~Q7也會保持導通,并通過Z801{16}腳將開/關機電路強制切換至待機狀態,以實現保護停機。具體保護功能如下:
(1)過壓保護
過壓保護檢測電路由Z8011腳內、外的R472(或R479)、ZD5、R17和R18組成,其中ZD5是36V穩壓二極管。+B電壓為正常值125V時,R17、R18的中點電壓為33V左右,低于ZD5的穩壓值,不能將ZD5擊穿,保護電路處于守候狀態;當+B電壓異常上升至140V左右時,R17、R18的中點電壓將超過36V,使ZD5反向擊穿導通,觸發等效可控硅電路動作,實現保護性停機。
(2)行過流保護
行過流保護檢測電路由Z8011、2、6腳內、外的R470、Q8、ZD4和C470等組成,其中C470為防護電容。該機正常工作時,R470兩端電壓小于03V,Q8截止,保護電路不動作;當行負載過重或行負載短路引起F470燒斷,導致R470兩端電壓異常上升超過03V(平均值)時,Q8導通,+B電壓經R472、Q8、D1、R16給C470充電,當C470兩端電壓達到135V時,將使ZD4(12V穩壓二極管)反向擊穿導通,觸發等效可控硅導通,強制電源進入待機狀態并切斷行振蕩供電,實現過流保護。
(3)場過流保護
場過流檢測電路由Z801{14}腳內、外的R19、Q340、D340、R341~R344和C341等組成,其中C341為防護電容。場輸出電路正常工作時,R343兩端電壓小于03V,經R342、R344分壓后加至Q340發射結的電壓小于02V,Q340處于截止,無觸發信號送給等效可控硅電路,保護電路不動作;當場輸出電路發生短路性故障,引起R343兩端電壓大于05V時,Q340導通,+27V電壓經Q340、R341使D340反向擊穿,穿透電流進入Z801{14}腳,通過R19加至Q6基極,使等效可控硅動作,實現待機保護。
由于開機瞬間防開機沖擊繼電器SR81能吸合,說明行輸出電路未出現嚴重短路故障;Z801自身無問題。若Z801內的等效可控硅等有問題,則繼電器往往未來得及吸合,保護電路就已動作。另外在開機瞬間監測+B電壓,亦未見明顯過壓現象。故可脫開Z801{16}腳“帶病”檢測。此時,可根據屏幕上的現象來區分故障范圍;還可根據關鍵點電壓檢測結果來區分故障范圍。脫開Z801{16}腳后,若圖聲正常,則故障是保護電路誤動作所致。再測Z801{14}腳電壓,若為高電平,則不是C341失效就是Q340的c、e極擊穿,有時R342開路、ABL電路起控也會使Z801{14}腳呈高電平。若Z801{14}腳不為高電平,則查R470阻值是否略有變大、C470和C472是否失效、Z801是否損壞。脫開Z801{16}腳后,若出現水平一條亮線故障,則查Q301是否擊穿。脫開Z801{16}腳后,若光柵有異常或有其他現象,則查R470是否嚴重變質、行輸出電路是否有輕微短路現象等。
本例脫開Z801{16}腳后,試機一切正常,故認定故障原因為保護電路誤動作。測Q340各極電壓均接近27V,拆下Q340、R342、C341檢查,發現Q340c、e極擊穿。用2SA1015更換后,故障排除。

![]() ![]() |
![]() |